很多人都以为借钱发个微信红包就完事了,真要打官司才发现——聊天记录删了、对方拉黑了、甚至微信号都注销了。其实《民事诉讼法》早就把电子数据列为正式证据,关键是你会不会用。
去年杭州中院有个典型案例:小王借给朋友12万,只有微信聊天和转账记录。法官当庭让他登陆微信全程录屏,最后判决对方还钱。注意这几个细节:
遇到老赖先别急着吵架,按这个顺序操作:
||证据类型|注意事项| |---|---|---| |基础证据|微信聊天记录|务必包含借款合意| |辅助证据|银行流水/支付宝账单|备注「借款」更有利| |补强证据|通话录音|要明确对方身份| |终极武器|公证文书|效力仅次于借条|
民事起诉状
原告:张三(身份证号...)
被告:李四(身份证号...)
诉讼请求:
1. 判令归还借款本金50000元
2. 支付逾期利息(按LPR计算)
事实与理由:
2023年3月15日,被告通过微信提出借款(证据1),原告通过支付宝转账(证据2)。约定2023年5月1日偿还,到期后多次催要无果(证据3)...
赢了官司拿不到钱?试试这些狠招:
前几天就有个案例:老赖用前女友身份证开的微信钱包,执行法官通过腾讯协查直接冻结了账户,两小时后就收到还款。
记住:催债时每句话都可能是证据。别说「不还钱就怎样」,要说「请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」。法律从来只保护会用法的人,不懂这些套路,吃亏的永远是你。